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,而“舌战”又是人类言语的激烈形式之一。同时,舌战也是一场智力的角逐,有时就需要掌握一种说“硬”话的技巧,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。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,使其有所顾忌,便会知难而退。
1.智者棉里藏针 春秋时期,秦国准备袭击郑国,走到渭同时,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。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,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机失,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。 弦高知道,如果以硬对硬,肯定会适得其反。于是,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,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。 他故作恭敬地说:“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。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。” 他这番话说得颇客气,真是像棉花一样罗,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,其弦外之音是:你们要偷袭郑国,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,郑国已有了准备。由于秦强郑弱,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,以尽礼节。如果秦国不识相,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绵里藏针,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,就是软中带硬。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;硬就是表达内容中有比较强硬的成分。 春节期间,火车上十分拥挤。一位年轻姑娘中途上车,见两张对面坐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、边座空着,就走了过去问:“同志,这儿没人吧?” 对方说:“没有。” 年轻姑娘于是放下东西,准备就座。不料,一个男青年竟突然把腿突然放到了坐席上。姑娘一楞,问:“你这是为什么?” “因为你不会说话。” “那么,请问该怎么说?”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:“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,没见过多大的天地。让大哥告诉你。你得这样说:'大哥。这有人吗?小妹我坐这可以吗’哈哈哈……。”说完,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。 姑娘脸上一阵发烧,真想上去抓破他的大饼子脸。但转念一想:“不对,有道是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你耍滑嘴,我难道没口才不成?” 于是姑娘说:“听你这一说,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'礼貌’方式。不过,你们既然见过世面,又有自己独特的'礼貌’方式,见了我,就应按你们的'礼貌’方式办事才对。” “你说怎么办?” '那还不容易?看见我来了,就该起身肃立,躬身致礼,说:'大姐,这儿没人,小弟请你赏脸,坐这可以吗?’咳,可惜呀,你连自己的'礼貌’信条都做不到,还想教训别人,真是土里的蚯蚓,一点蓝天都没见过!” 使用棉里藏针的方法,关键在于你的“针”既然要硬,又要扎得准,击中对方的要害,使其有所顾忌,便会使其知难而退。 甲乙两人关系不好,一次在小巷中狭路相逢,甲傲慢地说:一我就不给你让路,你能把我怎么样?能把我吃掉吗?“乙慢条斯理地说:”我当然不能吃掉你,因为我是回民。“动的回答看似问甲妥协,但实际上是暗骂“甲是个猪”。 棉里藏针,总体上有两个基本功: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,恶毒之意,否则便会成为笑柄,白白被人耍了自己还陪着笑脸。二是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,话说得很艺术,又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,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。你的敌人发出的旁敲倒去之音,暗含恶毒之意,这是一种无形的霹雳,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,万万不可小瞧。对待居心不良的暗算之“飞镇”的上策便是接镖有术,还以颜色。维护自己的名声和面子,是自我保护。立足于世的必备功夫。
|
评论